第(3/3)页 德国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地主要受害者。从1929年到1932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到36%,全部工业生产下降40%,对外贸易额下降60%,物价下跌30%.铁产量减少70%,造船业产值下跌80%。导致了金融危机。1931年7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马克。减为四个。率急剧上升,1932年高43.8%,加上半失业者22.6%,1932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三分之二。 危机对日本的打击也十分沉重。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71.7%。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其中煤下降36.7%,30.5%,钢47.2%,~.。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生丝价格猛跌,占农户总40%的养蚕农户遭到致命打击。日本地对策也是自上而下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从1931年开始,政府通过以《重要产业.制法》为首的一系列经济统制法令。把工、农、金、贸各领域控制起来;又在各个部门中强行组织卡特尔和托拉斯,把中小企业置于财阀的控制之下。然后对各垄断企业发出大批军事订货,从1931年到1936年,军事订货共达50亿日元之巨。 在此期间。政府还投资10多亿元兴建、扩建和改组国营军事工业。国民经济军事化地最大受益者是新老财阀。到1937年,八大老财阀(井、三菱、住友、安田、大仓、浅野、川崎、古河)以及五大新财阀( 日氮、日曹、森、理研)拥有的资本41.7亿日元,资本的27.2%。在接受军事订货地110企业中,拥有实力的工厂几乎全是属于三井、三菱、住友、大仓、久原等少数财阀的。在经济垄断化的前提下,日本企业在国内市场保持垄断性高价,对外则实施低价倾销,以获得必要的外汇,购买战略资源和工业设备。从1931年到1934,日本出口额由11.5日元增至21.8日元。输出,在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震动了欧美各国。 英国的危机相对缓和一些,一是此前英国经济长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状态,剩余资本主要投放到国外;二是英国在危机后加强了贸易保护。使英国工业地相对市场份额有所扩大。从1929年的最高点到的最低点,英国工业生产仅下降了32%,远低于美国。但主要工业部门也受严重冲击,钢产量下46%,生铁产量下降53%,纺织品生产下降三分之二,煤产量下降五分之一。在1932年英国对农业实行贸易保护政以前,英国农业受危机影响严重。对外贸易也大幅下降,出口值从年到1931年第3度降低了30%,对外贸易的逆差从1930年的3.9亿英镑增加到1931年4.1亿英镑|=;.至,英国第一次出现国际收支逆差。 危机促使英国最终放弃自由贸易政策,建立帝国关税特惠制,也促使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大幅度贬值。前者保护了英国的国内市场,后者增强了英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两者的合力使英国成为大萧条地相对受益者。 法国经济相对独立。它既没有对德国的大量债权,也没有与此相应的工业设备输出。二十年代的法国繁荣主要依靠德国赔款提供资本扩大生产,依靠低价法郎扩大出口。因此,当美国经济危机爆发时,法国还处在繁荣地顶峰。1930年中,在本国投资过热和国外市场萎缩的双重击下,法国“贝壳银行”破产。经济危机才波及法国。即使如此,法国的危机深度也低于美国。 以1929年危机前的最高点与1932危机时地最低点相比,法国工业生产下降了36.2%。其中,冶金工业下47.4%,42.6%,建筑工业下降55.6%。轻工业的危机似乎更严重。1932年法国轻工业比:下降64%。但是,由于法国应对危机的措施不力,法国的危机持续时间最长。在英、美元相继贬值,贸易壁垒高筑,日本、德国工业军事化。并对外实施倾销的前提下,法国却继续维持金本位制,法国工业继续相对分散,法国工业的出口竞争力大大下降。1937年法国出口几乎1929年减少了四分之三,在世界贸易总::)中,法国所占地比重由6.4%下降到1937年的5.1%。 与此同时,法国对外投资地收入却由于外国债务人地破产而减少。降幅达50%以上。由此,法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日益扩大,1932年时即达50亿法郎。在财政上,法国不但没有采取扩张政策,反而强调财政平衡,坚持通货紧缩。直到1936年9月29日,法国才被迫将法郎贬值29%。此后到19374,法国出口增加了12%,工业生产增加了13%。施来得太晚,1937年―1938美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相当程度上抵消了法郎的贬值。 这场席卷世界的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欧美各国的政治格局。英法受困于财政而在工业、军事方面采取保守策略,德国和日本通过国民经济军事化道路摆脱了危机,但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战争变得无可避免。 在德国,经济危机造成的奇高失业率为希特勒上台提供了良好地社会土壤。10年,希特勒几乎给每个选民都带来点什么――农民,工人,学生,爱国者,种族主义者,以及中产阶级的市民。到这年夏末。德国的失业人数已达00万,而勃鲁宁总理的减少开支的经济政策又使事情变得更糟。希特勒一直以来所期待的使他能在政治上控制德国的紧迫形势终于出现了。他向工人们发出的呼吁是用**人的词藻表述地:“德国的工人们,觉醒吧!挣断你们的锁链!” 对农民们。希特勒提出了调整税收和进口关税的主张。没有工会为他们撑腰地中下层阶级所得到的是希望;以贫困为耻的中产阶级所得到的是自尊。对大学内外的青年理想主义者,希特勒给的是――一个理想的新世界。 1930年,希特勒还为德国人带来了|:他欢迎人人都加入远征,没有阶级界限;唯一的条件是,他必须自觉自愿地跟随希特勒,在反对犹太人和赤色分子地战斗中,在为生存空间和德国利益的斗争中,殊死战斗,直至最后一息。 除了对人民团体和工人外,希特勒并未坚持反犹――特别是“清除”犹太人的问题。对文化水平较高者和理想主义者,这个问题只在耳语中或者若无其事地谈上几句。 那年夏天,希特勒为了推行其包罗万象地计划,不辞劳苦,到处奔波,在最后6个星期内,竟发表了20次重要的演讲。希特勒是个生就的政治家。他发现,与群众在一起,与人们握手,亲婴儿的脸蛋,向妇女鞠躬,这不但是自然的,而且还能受到鼓舞。他更常与工人阶级或中下层阶级的追随者一起吃饭,而不是与上层人物一起就餐,他的平等待人的态度对小职员,小商人和劳工均具有吸引力。 为了接近每一种人,希特勒所采用的虽然是分别发信的方法,但他从未忘记他在兰茨贝格的教训:他必须把群众争取过来。所以,在小事上,他不允许自己采取咄咄逼人的立场。对百万富翁,赤色分子,马克思主义分子,以及带来失业、使农产评价格下降、将中产阶级的节余洗劫一空的那个“制度”,希特勒则反反复复地进行抨击。他不是以阶级去对抗阶级。他能将他们全团结在一起。 出于大多数人的意料,包括希特勒自己,国社党在1930的夏季大选中获得600万张选票,一跃而成为国会第二大党,而仅在两年前,他们还是国会中最小的党派。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