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战争 第10章 华尔街教父-《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3/3)页

    “那么说,现在大部分投资者都要求第二种和第三种收益分配方案?”

    “确切的说,坚持第三种分配方案的人占大多数!”格雷厄姆显得很失望,这位年轻人显然不愿自始至终的扮演一个小证券基金管理者的角色,他的心里应该有更宽阔的天地。

    “如果大部分投资者都这样坚持,解散也不是什么坏事!”张海诺平静的说,他很快从格雷厄姆脸上找到了异样甚至是不悦的成份。抢在格雷厄姆说话之前,他又道:

    “为什么不找一些开明的投资者成立一个新的基金公司呢?”

    格雷厄姆咋一愣,但马上就揣测起这句话背后所蕴含的意思。

    “这么说,林克先生有意成立一个基金公司?”

    “不!”张海诺笑道,“如果格雷厄姆先生成立一个新的基金公司,我将是第一批投资者!不过,我很想知道先生准备为一艘多大的航船掌舵?”

    格雷厄姆的目光在张海诺身上停留了好一会儿,他有意清清嗓子,好让自己的声音更有底气。

    “当然是越大越好!”

    “那么期待格雷厄姆先生的巨轮能够早日启航,顺便说一下,本人在去年秋天的时候刚刚卖掉200全美咖啡的股票,如今这笔资金随时可以投入证券市场,只是在下忙于家族在巴西的事业,一年在纽约的时间还不到5月,因而一直在寻找一个可靠的基金公司!”张海诺起身,然后将一张名贴递给已经有些目瞪口呆的格雷厄姆,那上面写着他在巴西的联络地址――施奈德造船厂。

    作为金融界人士,格雷厄姆当然知道一年前刚刚发生的“全美咖啡风暴”,至于全美咖啡背后神秘的巴西造船厂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这家造船厂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默默无闻到摘下巴西第一造船厂、南美第一造船厂的桂冠,实力之雄厚令人侧目。

    只要翻一翻去年的证券资料,人们就会发现全美咖啡每股股票的市值在秋天时达到最高点的242元17美分,即使这位“奥地利商人”并不是在最高点抛售,2股换取的资金也在400美元以上,4倍于如今的格兰赫私人基金!

    新的基金公司,最终于1924年底成.司,两位未来的大师级人物一个专注于证券分析,一个长于管理和处理各种繁杂事务,而在他们的背后,12位股东提供了近c美元的流动资金,这样的规模在20年代的纽约华尔街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更令人称奇的是,这群股东的平均年龄还不40岁,据说连烟草公司丹纳曼的家族成员之一也参股其中。在1929年股市崩盘之前,这个基金以雄厚的实力和精明的判断赢得一场又一场金融战的胜利,而它及时抽身股市转购更加安全的黄金和政府债券,亦被后世人奉为经典。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