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战争 第10章 华尔街教父-《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2/3)页

    因为对投资股票的准确判断而获得称赞――这一点张华尔街的金融同行那里打听到。

    不过这一次,张海诺发现坐在办公桌后面的本杰明尽管依然彬彬有礼,眼睛里却有种化不开的愁容,基金收益状况良好,他又为什么而发愁呢?

    格雷厄姆查阅了一下眼前这位投资者的资料。用商议地口吻说道:“林克先生,您的最初投资是10万美元,根据这段时间基金将获得7万美元地回报。最近我们正在讨论基金分红的方案,备选方案有三套:其一,是只分配收益的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三十,剩余部分直接作为您的新投资留在基金运作;其二,分配收益的百分之三十至六十;其三。百分之八十以上地收益进行分配!”

    如果基金未来仍能保持现在的收益率,那么自然是第一种选择对投资者最有利,这就相当于复利计算,但出于谨慎的考虑,投资者必然希望将一部分收益兑换成现金。

    张海诺并不急着选出其中一个,他问道:“不知格雷厄姆先生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年轻的基金管理者答道:“以基金管理者的角度。我是希望各位投资者能够接受前一种方案,这意味着基金可以快速扩大规模,在基金运作上是有很大好处地!将证券市场比作是波浪起伏的大海,那么基金就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这艘船吨位越大,抗击风浪的能力自然越强!”

    “说的不错,但以我个人的看法,这样做的前提必须是确保基金有稳定的收益率。这样投资者才会有足够地信心!”张海诺在这位大师面前小小的“卖弄”了一下自己的经济学常识。

    格雷厄姆仔细瞧了张海诺一眼,有些失落的说道:“是的,这一点恰是许多人都担心的!大家对证券市场以及我们基金的操作还缺乏足够的信心!不瞒您说,如果我短期内无法说服至少一半的投资者将他们的多数收益留下来,这个基金将面临解散地境地!”

    “这么严重?”张海诺表面上很意外,但他知道这位“华尔街教父”最终是靠自己的理论着作以及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而奠定自己在纽约金融界地地位。也就是说,在历史的轨迹中,格兰赫私人基金只是一个过渡性的产物。

    一旦这个基金宣布解散,张海诺现有投资并不会遭受损失,但让他感兴趣的是格雷厄姆的去处――依照历史的发展。他将会和杰罗姆.纽曼组成一个新的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从此走向自己的辉煌。

    在这一点上。年轻的格雷厄姆显得很坚决:

    “是的,如果基金始终停留在原始规模上,我宁可解散它!”

    张海诺考虑了片刻,“冒昧的问一句,如今基金公司的规模已经超过100美元了吗?”

    “在分红之前是有的,但如果分红的比率超过百分之六十……”格雷厄姆摇摇头,“我们几乎将回到最初的规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