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他们手上收过矿产山货,再倒手卖于他人。 可以说这个过程他们赚的是盆满钵满,同时不断的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隐隐的在这两地之间,成为了比官方更有话语权的世家。 “老先生啊!您也是进过学的,当是读过太史公的自序才是呐!”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回了这么一句,他算是听出来这老狐狸的不甘心了。 老家伙分明就没想交出这些,或者说他的意思是待价而沽。 梁嘉悯听得这话不由得脸色一滞,随即叹气道“所以,老夫才来寻您的。” 张小公爷所说的“太史公自序”,乃是《史记·太史公自序》。 里面提及类似的字句,则是那句 “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 “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张小公爷其实是用这段儿在告诉梁嘉悯,别误了你的时! 现在你投效国朝还有些许机会,真以为国朝大军拿你没辙?! 还以为是当年卫所糜烂时期,让你可以有很多腾挪躲闪的机会?! 逼急了,直接大军进剿。 你梁家就算是拉上各家山寨起兵,难道还能扛住数十万国防军精锐大军?! “福熙师傅呢?!您又是因何而来?!” 张小公爷没有继续跟梁嘉悯这边说话,而是转向了一直笑吟吟的福熙。 却见老和尚双手合十,微微躬身垂首“老僧是来向玉螭虎求一条活路的。” 唔……这态度就端正多了啊! 这话说的也让人舒坦不是,跟那梁嘉悯一比顿时两人高下立判。 梁嘉悯这个时候亦目露些许尴尬、惭愧,他甚至都没有想到这位白莲大佬居然二话不说就兜底了。 “福熙一脉追溯而上,恐怕得到盛唐时期罢?!” 张小公爷沉默了一会儿,望着老和尚轻叹道“能传承至今,果然不简单啊!” “传承一脉,血泪斑斑。” 福熙微微一叹,缓缓的抬首望着张小公爷。 “向死而生,不敢负香堂里祖宗牌位。所以老僧厚颜来此,向玉螭虎求条活路。” 求条活路,您应该向陛下求去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