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北风刚烈吹南浪,春秋千古一朝断(续)-《明朝大纨绔》


    第(2/3)页

    “痴虎儿啊!军部评功就要下来了,若是此番事定!你张家可一门两爵啊!”

    听得弘治皇帝的话,张小公爷的白眼快翻上天了。

    您就会说这些漂亮话,我张家都英国公了!都国公了啊!

    您再给我个伯爵又能咋地?!

    我若是日后有了孩儿,他们还能短了吃喝用度?!

    且咱也不可能让他们变成没本事的米虫啊,必须勤学苦练。

    不合格的到会儿全部驱逐出家里,给些许月银混日子去。

    只要不瞎胡闹,当养猪似的养着罢!

    “陛下,您就莫与小子绕圈子了……”

    张小公爷有气无力的拱了拱手,叹气道“这回又是要小子作甚?!”

    他这一番言语,直接让谢迁等老家伙们尴尬了。

    说到底他们才是领着陛下俸禄的阁老啊,可啥事儿都得小公爷来。

    这说起来,怎么说都绕不过去的。

    “咳咳咳……唔,就是刑部廷仪公认为鲁东、豫南、冀北三地盗匪横行当处置一番。”

    弘治皇帝的这话,叫张小公爷不住的翻白眼。

    得~!果然伟大的导师说的没错,资本一旦有了利润他们会比谁都疯狂。

    看看吧!这御书房里的哪个在史书上不是以贤良、仁慈著称?!

    哪个又不是饱读诗书,哪个不是名教子弟?!

    悲哀啊~!悲哀啊!!

    张小公爷一脸的悲天悯人,倒是让弘治皇帝有些面红耳赤。

    他还没养成那种厚脸皮,可以颠倒黑白是非只为牟利。

    “咳咳咳……痴虎儿啊!这都是老夫所想,与陛下无关。”

    白昂这老家伙见状赶紧蹦达出来扛黑锅,这玩意儿不能让陛下去扛不是!

    张小公爷赶紧见好就收,毕竟弘治皇帝的脸都要拉下来了。

    这狗皇帝万一真森气了,那可不是好玩的。

    “其实小子是在思虑,国朝对鞑靼、对朵颜三卫及关外如何强控?!”

    这话让弘治皇帝和刘健他们顿时莫名其妙,啥意思?!咋思维跳跃那么快啊!

    我等只是琢磨如何来些许人手,可以帮忙干活儿。

    这怎么就扯到了边境去了?!

    “痴虎儿此言倒是提醒了老臣,鞑靼之地毕竟要维持我大明苗裔的数量。”

    谢迁倒是反应的比较快,赶紧站出来躬身作揖。

    “陛下!此事老臣其实早有所想,只是还不完善……”

    谢迁在鞑靼火筛王归附之后,就开始琢磨如何让鞑靼彻底的、完全的融入进来。

    只有鞑靼彻底完全的融入进来,才能够让鞑靼草原长治久安。

    而这其中,鼓励通婚就是最为重要的一项。

    只有双方不断的血脉融入,才是最好的稳定保障。

    “如今鞑靼隐患已消,然而朵颜三卫却不断做大!此于我国朝,颇为不利啊!”

    张小公爷这个时候接过了话头,继续道“辽东边境亦不太平,女直人多有越境。”

    “国朝关外多处实则未曾掌控,殊为可惜!”

    弘治皇帝还是有些看不懂,张小公爷想要表达什么。

    不过很快的,他就懂了。

    “鲁东、豫南、冀北三地,开垦多年地力疲乏减产颇为严重……”

    随着张小公爷的叙述,弘治皇帝才知道他想要说什么。

    这三地都有这几乎一样的问题,就是现在人口增长太快、土地不够耕作。

    而且多年以来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或被迫或自愿成为了隐户。

    抑或是托庇在大户豪绅门下,以免税赋。

    大户们也不是什么好鸟儿,投献过来的土地自然是不客气的。

    那些靠着他们吃饭的佃户、隐户,又被迫的成为了他们的支持力量。

    这让他们在当地取得了比官府更重的话语权,这就是“乡绅”。

    “引隐户为工,为国朝服此徭役后可每人领粮一石、银五两。”

    张小公爷笑眯眯的举起自己的手指头,轻声道“并鞑靼或辽东田亩,按丁口算田!”

    “只要开垦出来的田亩,国朝供以农具、牛马!并免税赋三年、户部半成利借出口粮一年!”

    那边上的刘健听得这话,不由得目中闪过丝丝精光。

    谢迁拢在袖子里的手指头微微的颤抖了一下,户部的佀钟则是浑浊的眼珠子突然乍闪一丝精光!

    这些可都是朝堂老狐狸了,他们如何能够看不出这里面的好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