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分赃-《远征欧洲》
第(2/3)页
十月底,一份报告提交到雷蒙·扑恩加莱的办公室,战争委员会评估了德军的军事潜力,估计如果把战火烧到德国本土,用武力彻底征服德国人,那么战争将持续到后年,法国将为此增加50万人的伤亡。
雷蒙·扑恩加莱看完报告之后,在上面批示“适可而止吧”,然后派人把报告转交给克里蒙梭。
雷蒙·扑恩加莱明白,现在停止战争,会为将来埋下隐患,因为战火没有烧到德国本土的事实,会让德国人认为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战败,他们是败在缺少盟友上。
那么在将来,战争有可能再一次爆发。
但雷蒙·扑恩加莱没有办法继续战争,法国政府的财政已经枯竭,甚至连美国人都不愿意在贷款给法国政府。
美国人想当救世主,以一己之力挽救欧洲于水火。
在九月份,扑恩加莱试探性的向威尔逊提出想不偿还贷款,但遭到美国拒绝。
那么这笔钱只能转移到德国人身上,而如果要让德国保留偿还能力,那么就不能把德国打成一片废墟。
劳合·乔治显然也是这么认为,因为就在罗马教宗派出的特使抵达伦敦之后,劳合·乔治也同意停战。
十一月八号,天主教中央的马提亚斯·尔兹伯格率领的谈判团抵达贡比涅,面见盟军总司令福煦,请求开始停战谈判。
福煦明确指出,没有任何谈判的可能,德军必须无条件投降。
福煦同时指出盟军之所以同意停战一个月的前提是:德军在14天内撤出莱茵河东岸,废除《布列斯特条约》,回撤到1914年8月1日的东部边境线,交出5000门大炮、3000门迫击炮、3万挺机关枪、2000架飞机,同时放弃德国在东非的属地。
尔兹伯格没有马上答应这些条件,经过三天的协商之后,尔兹伯格最终同意。
于是《停战协议》在11月11号早晨的11点钟正式生效。
停战一个月,并不是为了避开雨季,而是为了商议谈判条件。
换句话说,虽然《和平协议》还没有签署,但世界大战结束了。
消息传开之后,有人欣喜若狂,有人黯然神伤,有人痛哭流涕,有人平静接受,不管怎么样,1918年11月11号,世界大战结束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高兴,当《停战协议》签订之后,曼京极为不满,他惊呼道:不,不,不!我们必须攻入德国的心脏,停战协议必须是在德国的心脏里签署。现在这份协议,德国人是不是承认失败的,不能就这样结束战争……这是一个致命错误,法国将为此付出代价!
站在秦致远的立场上,曼京说的很。
但同时也因为这话是曼京说出来的,没有任何分量。
《停战协议》签订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和平谈判,这是一场盛宴,秦致远不想民国缺席,于是秦致远派人请来了陆徵祥。
在巴黎的黑天鹅城堡内,陆徵祥表情苦涩:“……我知道和平协议签署了,也知道世界大战结束了,国内确实应该派代表团过来,可是谁能派?谁能代表咱们民国呢?”
陆徵祥的声音里带着浓重的鼻音,他眼圈通红,好像随时都会崩溃大哭。
就在三个月之前,国内的安福系赢得了大选,新国会在众议院成立,民国总理和民国总统同日宣布辞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