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知道本王干的又咋样(求收藏)-《极品皇叔》


    第(3/3)页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改属凉州武都郡;二十年(215)属武都郡,归雍州。

    三国蜀汉建兴七年(229)陈式取武都郡后,在今县城区设武兴督,县名仍沮县。

    西晋泰始五年(269),属秦州武都郡。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氐人杨盛废郡县,设护军。二十年(395)复置沮县。义熙五年(409),名武兴县,属后秦南梁州武兴郡,州、郡、县治在今县城。

    北魏太和中(477—499)属南梁州。继改东益州武兴郡。

    宋升明二年(478)氐人杨文弘称藩于魏,自号武兴国。北魏正始三年(506),魏灭其国,设武兴镇。继改东益州、武兴郡、武兴县。正光年间(520—524),杨绍先复立武兴国。

    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属东益州武兴郡,置武兴县。废帝二年(553)魏平其地,改称兴州,设顺政郡。改武兴县为汉曲县。

    隋开皇三年(583)废郡,十八年(598)改汉曲名顺政县。大业三年(607)废州,置顺政郡、顺政县。

    唐武德元年(618)复设兴州。天宝元年(742)改兴州为顺政郡辖。乾元元年(758)复改称兴州,顺政县属之。

    五代属前后蜀。置兴州、顺政县。

    宋仍属兴州,初归利州路。绍兴十四年(1144),利州分东西两路,兴州属利州西路(治在今县城区)。开禧三年(1207),吴曦将兴州僭改兴德府。曦诛,改兴州曰沔州,改顺政县

    略阳县外景

    名略阳县至今。

    元初,略阳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沔州辖。至元四年(1267),沔州改属广元路。

    明洪武三年(1370)为汉中府沔州辖县。七年废州,直隶汉中府。成化二十二年(1486)属汉中府宁羌州辖县。崇祯七年(1634)为汉中府辖县。

    这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因其地当秦蜀要冲、陕甘纽带,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兵家必争和商旅辐辏之所在,素有“襟喉”、“锁钥”之誉。

    略阳县先秦时为白马氐东境地。自汉至南北朝末,氐人多次在此建立政权,反抗汉族统治,屡遭失败,汉族统治者曾数次将氐族人强制迁往酒泉、扶风、天水、关中一带。未被迁走的氐人,被迫说汉话、学农耕,顺从汉人的风俗习惯,与汉民通婚,逐步被汉人所同化。加之汉民族大量迁入,至晚唐以后,白马氐族已匿迹。羌族亦同样受汉民族生活习俗影响,与汉族融为一体。

    总之,县志给朱常浩的感觉就是,略阳地处长江两大水系汉江、嘉陵江源头,水力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也不薄啊。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