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战争 第21章 爱琴海财团-《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


    第(2/3)页

    就事态发展的进程来看。小胡子地这一断言是正确的。不久之后,张海诺在柏林郊区觅得一处位置上佳且经过豪华装潢的庄园,然后以爱琴海财团的名义买下,希特勒和雷德尔地第一次会面就安排在这里。

    此外。张海诺还特意发报让奥托这位财团总裁和施奈德老爹从美洲赶来柏林参加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面。

    1931年1月的一天傍晚,雷德尔的豪华版梅黑色赛德斯和希特勒红色梅赛德斯先后驶进柏林郊区的这处庄园。在主人布置典雅的书房里,身着便装的雷德尔和希特勒单独谈了一个多小时,两人走出书房时的表情都是轻松而愉悦的,之后一群人在庄园里同桌进餐――雷德尔原本打算和希特勒见个面就走的,显然是某些因素让他改变了主意。

    在晚餐结束之后,包括雷德尔在内地“客人们”又在客厅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在有关目前经济困境的问题上,希特勒不仅没有像对公众讲演时那样抨击那些大资本家、大财阀,甚至对犹太商人们也“嘴下留情”,而是提出以诸如建立公路网、大规模生产小型经济汽车、扩大海外贸易和重振军工产业等更为平和的方式改善来扭转目前地局面――这些举措显然是有意迎合在场者的身份和立场。将海军统帅、财团总裁以及造船厂老板“一网打尽”,其政治手腕的精明之处可见一斑。

    在重整军备的问题上,希特勒却又体现出他一如既往的大胆和坚定。“砸碎枷锁”、“让德意志回到一流强国之列”、“重新建立一支不但能保卫德国。还要让所有敌人为之胆寒的强大军事力量”,这些都是军人们敢想而不敢言的话语,雷德尔也不例外。作为当今的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海军不因为违反条约而给德国带来麻烦,因而当希特勒的严辞实在过于激进时,他还是会礼貌的趁对方说话间隙提醒一二。只是希特勒的发言实在过于流畅,留给他人插话的机会少之又少,他俨然成了这个客厅的主人。。

    晚上9点,雷德尔起身告辞,临别时希特勒甚至亲自将他送到车库,两人礼貌的道了别。临别之前雷德尔并未就今晚的谈话作出表示,但他最后一句“期待下一次和你会面”,还是让人能够大致揣摩出他当时的心态。

    作为这座庄园的“主人”。奥托盛情邀请希特勒及同行人员小住,张海诺和施奈德老爹也分别以客人身份留下。当晚,一群人聊到临近午夜还意犹未尽,依照张海诺地事先安排,奥托和施奈德老爹则分别向国社党提供了15万和12万美元的捐款。1930时,德国经济危机不论规模还是后果都超过了这场危机的源头美国,金融市场迅速崩溃,大批公司企业因为无法偿还外国贷款而倒闭,就连道尼尔这样的老牌飞机公司也面临着严峻的财务危机,27万美元对于国社党而言可是绝对款”。

    拿着汉诺威银行见票即兑的现金支票。希特勒再一次表现出他惊人的表演天赋:对于30岁出头的奥托,他以一个亲密友人的姿.u己得势之后会给予奥托和他地财团巨大的便利;对于60岁的爹,他代表德国郑重其事的向其致谢,允诺一旦德国重振昔日的庞大商船队,订单将源源不断的送往施奈德造船厂。

    次日上午,一行人在庄园共进早餐之后便相继告别,张海诺和希特勒同乘一辆车前往慕尼黑。在路上。张海诺向希特勒介绍说施奈德老爹就是自己在巴西工作时的造船厂老板,之前已经多次通过他向国社党捐款,且是一个全心全意支持德国复兴地纯正“雅利安人”,对此希特勒十分高兴,并且给予了施奈德老爹极高的评价。对于爱琴海财团,张海诺的介绍不多,只是向希特勒保证,这个财团的成员都是纯正德国人,绝无犹太人参杂其中。而年轻的财团总裁冯.格伦布考则来自于巴登的显赫贵族家庭。

    对于张海诺能够结交实力如此雄厚的朋友,希特勒坦言对他刮目相看,并希望他能够通过各种途径为国社党和大企业家们牵线。这,正是历史上赫尔曼.戈林所扮演的角色。而在国社党上台之前,他在这一方面做的确实出色,尤其争取到了克虏伯、蒂森等工业巨头地支持,令国社党和希特勒在竞选上得益颇多。

    在慕尼黑,国社党的党部已经迁移到新近落成的“褐色大厦”,这座用特种捐款、希特勒集会的收入、赠款及党费购买和装修地大厦代表了纳粹党的实体和义务。

    希特勒、赫斯、戈培尔、斯特拉塞尔和“汉斯.洛梅斯特”的办公室设在二楼,除了希特勒之外,4均在1930年的夏季大选中获任德国国会议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帕齐希于年前升任海军谍报组总负责人的关系,张海诺秘密替埃德文的假身份“转了正”。即将官方档案中的照片、体型特征等相关记录进行了更改,并将汉斯.洛梅斯特从前的相识一一遣散:愿意举家移民美洲的给予安家费,不愿离开地则以各种形式“人间蒸发”。最后。执行相关任务的谍报人员也将全部奉调常驻巴西,他们的家人也一并移民美洲。

    这样,国会议员兼国社党党卫队领袖地真实身份被识破的可能性便大大降低了,但若要再上一道保险,普鲁士秘密警察部门是张海诺作为后来人所知的最佳目标,以目前国社党国会第二大党派的实力和地位,距离这个目标并不遥远。

    元首在“褐色大厦”的办公室很宽敞,这应该是他有史以来用过的最舒适的一间办公室,整个房间呈红棕色,许多细节如地毯、吊灯和沙发都带有希特勒最喜欢的剧院风格。这里的窗户通至天花板,站在窗户前可以俯瞰科尼希广场。办公室内有一墨索里尼的半身大塑像,墙上挂着许多画,其中之一是腓特烈大帝,另一幅是元首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