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三:陈武战报-《三国之我乃刘备》


    第(2/3)页

    他两到现在,像是两个掐架的兄弟,在受到外力压迫下,这两个仇敌,突然变得冷静了下来。

    他们派出使者,相互总结经验,终于达成了一致的观点:目前局势紧张,我们的共同敌人出现了,我们若不团结起来,只怕没法继续混下去了!

    于是,这两个本来还在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的仇敌,在开完了这次大会,传达了会议精神后,立马抛弃前嫌,握手合作。

    他们的强有力的口号是:一致对外,反对孙策,反对武力!

    当然,就凭他们这水平,连孙策一个部下都能把他们整得够呛,就算暂时组成同盟,只怕也是金玉其外,徒有好看。所以,他们在考察了市场后,又把刘繇拉了进来。当然,为了表示他们的诚意,又把这个垫背的托成了盟主。

    事实上,他们两这一组合起来,倒是威力不小。陈武在跟他们数战后,知道讨不到好处,便把军队又离秣陵城撤退了数里,双方暂时休战。

    反正当初孙策交给我的任务是牵制薛礼、笮融,不让这两家伙乱动就是了。如今,我的下马威也给了他们,自己的面子也有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撤就撤吧,等孙殄寇收拾了刘繇后,就算你们组成‘十国同盟’又如何,照样打你们没商量!

    陈武并没想到,其实自己不用等到孙策大胜回来,眼前就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们这两个活宝,不用自己动武,居然先就干起来了!

    陈武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听到消息后,立马纠集全营兵马,出击!

    陈武这次,给了笮融和薛礼一个大礼,来了次大包抄。

    笮融本来还兴冲冲,准备收获胜利果实。可他没想到的事,陈武居然跟在自己屁股后面杀了进来!

    虽然时隔第一战已经很多时候了,但笮融见到狂奔的孙家军,立刻就陷入了十分纠结的恐惧中。

    本来敌人已经是迫在眉睫,笮融现在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准备迎战还是撤退,也好让部下明白。可事实证明,在利益面前,人人平等。在笮融看来,既然打不过你,面子丢就丢了,但既然好不容易进了趟城,总不能就这么空着手回去吧?

    他这次,面对着陈武,却显得十分的勇敢。

    他二话不说,抄起刀子,喊道:“兄弟们,给我上!”

    兄弟们上去了,抵挡住了陈武的人马。但他们不明白,这次是硬拼呢,还是玩玩?或者,这算是下了迎战的命令呢,还是暂时性进攻的命令?因为他们看到,主将说了这句话后,自己非但没有上,反是退到了后面。

    明白了,原来我们都只是炮灰,如此而已。

    笮融退到足够的位置,确保陈武一***击后,不能立刻打到自己,这才接着下了另一道命令:“给我把值钱的都搬回去!”

    笮融的部将,于兹,听到主将笮融被陈武人马围攻了起来,他也怕笮融有闪失,赶紧从城东调兵到了城西。陈武一轮的攻击,已经打得笮融节节后退。

    而笮融在此刻,却并没有紧张。

    他看到部下抢劫的速度实在太过差劲了,只怪平时也没经过严格的训练,不免有点急得牙痒痒的。

    既然看着着急,那么不如自己也动手吧。

    于是,笮融在战场十分不顺利的情况下,却亲自抄起了袖子,带头争分夺秒的抢了起来。当然,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带走所有好的,留下一堆垃圾。然后,让他的敌人去哭吧。

    笮融此刻关心的并不是战场,而是利场。所以,对于以上出现的情节,我们不必担心笮融会有多大的耐心,因为,接下来的消息,将再也不能让笮融镇定下去了。

    这个消息,更让笮融疯狂,也更让笮融气恼。

    到了此刻,他这才知道,原来惦记秣陵的不只是孙家军,还有刘家军!

    在刘备入城的时候,他就打起了助薛礼、诛笮融的口号。

    本来,还有一个口号,刘备也是可以用的。

    笮融杀广陵相赵昱,背叛陶谦,若把这事加在口号里,或许更好用。

    但刘备知道,此时用到上面口号足矣,而下面那两个口号,则是撵走笮融后,再用不迟。

    正如刘备所想,这个口号还真是十分管用。

    本来,薛礼死后,城内乱成了一团,不说老百姓遭了多大罪,便是薛礼的那些部下个个被笮融追得满街鼠窜,灰头土脸,早已是羞恼成狂了。现在,突然听说有这么一支义军居然要为自己死去的领导报仇,能不让他们感动?

    终于找到组织了!

    那么,还说什么,跟着干吧!

    于是,奇怪的现象出现了,本来刘备入城时只有四五千人马,到了城里喊了一圈口号后,屁股后面居然立即跟了上万人!

    这些人里,有百姓,有薛礼的余部。

    百姓跟着刘备,并不是传说里的因为感念薛礼厚恩,所以这才拼死也想替薛礼报仇。其实,答案很简单,他们是本地人,希望和平,不希望被别人占了家园。更何况,比起平时的宁定,眼前的惨绝人寰实在不是人看见的。既然有人来领导,那么,就干吧!

    至于薛礼的余部,那理由更简单了。你明白的,我也就不罗嗦了。

    刘备这么一造声势,城内城外也都知道,原来最终祸根是在笮融那里。
    第(2/3)页